|
本帖最后由 歌未竟 于 2019-8-23 22:49 编辑
我看了一诗友的关于'诗人都捧出来的“。这句话文糙理不糙。他也拿出了一些案例,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因为我之前就理论过”诗为大众“这一话题。人民群众喜欢才是硬道理。如果诗歌只属于少数人,
那他的命运一如中国的某些绝技一样会慢慢失传,,,我曾看过,《新闻联播》杨家的后人把”杨家枪谱“献给了国家,
他的后人连最基本的武术都不会,,,,
就诗歌的传播途径而言,目前这种方式,我感觉并不好。卢兆玉先生也分析过诗歌群体的一些问题,这里就不再
细述。我一直认为诗歌,不但要诗并且也要歌,要不为啥叫诗歌呢?
就目前来看,最有影响力的诗歌,都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歌后邓丽君在美国最知名的剧院,演绎的《但愿人长久》
《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也风靡一时,,,,。
纵观上述,,只有大众喜欢的诗歌创作,才是诗歌的方向。诗歌普及最快的方式,就是融入音乐。我感觉,诗歌
应该一部或大部分的创作,应该合乐,,,诗歌应该有自己的音乐平台。
未来的诗歌会是个什么样子才好呢?目前这种状态,只能让诗歌越来越老,,,,希望众诗友,各抒己见,为
我们的诗歌,出谋划策,,,为她的更加完美而努力创作。最后,祝大家越写越出彩 ,敬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