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易 湄
    鄢爱华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 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7/8/27 


 

 


散律诗论 / 莲元子

 


格律能令诗句精致并具音乐美。白话诗的格律是散变的。其要点:

一、平仄律。

通过对古诗词的统计,可知平仄的一般式:
仄_平_仄_平_仄_平……。

白话文与古文有很大不同,这样就有了平仄的变式:

(1)轻声格。
“的”、“地”、“得”、“了”、“儿”、“着”等轻声字,既非平又非仄,可与平仄自由组合。
证明:轻声字入诗句,可有二况。一是不改“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律。此况无需论证。二是已违平仄律,如“平平0平平”。此时它已然形成了一个抑扬顿挫的强弱节奏,仅较弱而已,因此并不违诗旋律。

(2)单平仄格。

唐诗宋词里,大多数的单平仄居句首或句尾。但也有少数在句中。如李白的《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见,第1和第4句有一个单仄。第3句有一个单平。
白话诗里,单平仄居句中就更常见。如:
吹起|他们|*像|鸟儿|一样|的飞
单平仄为汉诗的本位节奏,故无需证明。详见《论诗的节奏》。

(3)变格。

写诗时,应力求每一诗句皆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不过也有变格。变格有多种。
例1 句首三连仄。
如:一岁一枯荣 仄仄仄平平
例2 四连平。
如:京都的冬,只在松花之中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变格是为了强辞增味,而不是屈从于诗意。
证明:在一首歌谱里,有时会奏出一些特殊的音,以强化情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里的“起来”,就以其高亢的音,唤起人们的战斗激情。诗也一样,在不断的仄仄平平仄仄之中,突起几个特异的平仄,也能有特殊的声效。不过,顾名思义,变格宜少用,多则诗败。

基于轻声格和单平仄格,可建白话诗平仄模式:

模式①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句:*当|黄叶|眼前|飘坠

模式②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你的|裙衣|*在|寒风|飘卷

模式③
凡三字节“的”不占平仄诗位。
例句:落日,静谧的|湖滨
   仄仄|仄仄O|平平
本例的“的”无损“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律。“的”前是仄仄(静谧),“的”后是平平(湖滨)。此为长期创作的经验式,以求无损于诗的节奏感。至于其它的轻声字,“儿”、“了”、“着”及二字节“的”等,既非平,又非仄,可与平仄自由组合。

二、句差律。

对全数宋词词牌作统计,可知句差律:双句内两句的字数差,要么为奇数要么为偶数。如第1、2句之差为奇数,则第3、4句之差须为奇数,则第5、6句之差也须为奇数……。若第1、2句之差为偶数,则第3、4句之差须为偶数,则第5、6句之差也须为偶数……。
句差使吟诗顺口。不合句差则拗口。此为统计学证据,词谱中几乎没有不合句差律的。

三、韵律。

律一:白话诗的韵,既可以是平声,也可以是仄声。
律二:白话诗的韵,既可以在偶数句,也可以在奇数句。
律三:白话诗的韵,既可以在句尾,也可以在句中。
律四:仅有平仄,其节奏感不强,加入密韵则节奏感大增。
此四律可用诗旋律的理论作严格的证明:按旋律的定义。在一首诗里,同一韵无论在哪个诗位,都能形成“相似性复奏”的旋律感和音乐美。平仄不同,诗位不同,旋律感不弱反强。(请参阅《论诗的各种旋律》)


〔范诗〕辙痕

凌乱延伸开去
消失在云气庄稼地
无边宁静
更觉痕迹分明
将去向何方
惟一片苍茫

范诗音律分析:
一、第2句的“在”是唯一变格,读之成响(古诗词也有类似变格)。余句都合“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般式。变格须自然、清脆。顾名思义,变格宜少用,否则诗败。
二、第2句的“失”、“气”,第5句的“将”、“向”是句中押韵。句中押韵是音律殊妙之法,古今中外的名诗无不精炼于此。

散律诗作为白话格律诗,是一种足以和唐诗宋词媲美,且合乎严格诗学音乐性理论的精美诗体。希大家予以重视,谢谢!
1993年

注:本文转自《星星诗刊》电子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