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6/3/30 


 

 


关于“诗歌是诗人的行为艺术”的讨论

 


诗歌是诗人的行为艺术
           
——兼答陈律老师
  
文/子在川上曰

    我们在读一首诗的时候,首先感受的是我们与诗歌的切合度和共鸣度。当诗歌中的某个句子或者某个意象,突然击打到了你内心深处的某个柔软和痛点后,我们才会对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关注起来。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解读诗人,也可以通过诗人来解读他的诗歌。因为对于诗歌来说,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一种行为艺术的呈现。换一种角度来说,诗人就是诗歌本身,诗人才是他所有诗歌中最耀眼夺目的部分。诗人在写一首诗的时候,写的其实就是某个特定时期的自我,或者臆想中的诗人自己。我们读一首诗歌,也是在解读诗人的生活和思想的碎片。或者稚嫩,或者青涩,或者粗糙,或者成熟,或者精致的诗歌,只要是完全出自于诗人自己内心的表达,没有受过多外界的影响,就都是好诗歌,都代表着诗人某个时间段,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至于你喜不喜欢,那是个人的好恶看法而已,与诗人无关,与诗歌无关。

    我们在读一首诗的时候,首先解读的是诗人的生活,然后才是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所以,那些打动人心的诗歌,首先是真诚和真实,不夸夸其谈,不油滑,不矫揉造作,没有谁会真的喜欢一个浮而不实,满嘴谎言的诗人。其次是有着诗人自己独特的阅历和过程,有着与众不同的苦痛或者苦难,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譬如,我们在品读余秀华的诗歌,首先读到的是她的诗歌的粗糙,粗鲁和粗鄙,然后是她诗歌中那种隐藏在骨子里,无法言表的孤独、寂寞和忧伤。最后,才是我们通过她的诗歌,读出的一个脑瘫病人独特的山村生活和苦难,和对生活的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和渴望。当你把她和一个脑瘫诗人联系起来的时候,你以前读到的粗糙、粗鲁和粗鄙,都成了她诗歌中最精彩和最精华的部分了。因为那才是真实的余秀华,那才是余秀华真实的诗歌。又譬如我的兄弟烤鱼陈润生,你读他的《泊路无碑》第一集和第二集的时候,那些粗粝,不加修饰的句子,那些尖锐的嚎叫,无一不有着他早年的监牢生活,以及后来一路漂泊的经历的影子。当然,他现在的诗歌多了很多亲情和温暖,那是因为他结婚了,有了小烤鱼。而藏族诗人昌耀诗歌中那种独特的生存和生命体验的背后,则是他一辈子苦苦挣扎的贫困生活。

    关于诗人诗歌的艺术行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用文字来呈现,让读者通过用文字形成的诗歌来解读诗人。一种用诗歌外诗人的行为来呈现,让读者通过他的行为的表达来解读他的诗歌。这两种行为是互补的,可以让一个诗人和他的作品更加的丰满,真实。

    譬如海子的诗歌最精华最高潮的部分,就是海子的自杀。他通过卧轨自杀这种行为艺术,来让更多的人来解读他和他的诗歌,解读诗歌背后的海子,解读诗歌背后海子写的诗歌,他用这种行为艺术来把他的诗歌推向了完美,推向了极致。而海子之后,更多的自杀诗人,也无一例外,想通过这种行为艺术来推动他的诗歌,把他的诗歌推向一种高度。另外,宋庄的诗人何路的行为艺术《在北京的冰山上》,以及阿琪阿钰和卧夫他们的《烧诗集煮肉果腹的诗人》,都是通过特定的诗人这个载体,通过他们一系列的行为,来完成文字之外的诗歌创作,表达他们的一些思想和诉求。诗人通过他在诗歌之外的一些艺术表达和艺术行为,来完成完善他的诗歌的这些行为,在今后的诗歌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说到这里,再说两个关于诗歌的话题吧:

    一个是我曾经应邀参加一次关于诗歌的讲座,我在回答一位女孩子的”关于什么是诗歌,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歌“的提问时,我说:“你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当你一边听着轻音乐,一边轻轻地晃动着杯中的红酒,身子也在轻微地左右摇晃的时候,你就是一首诗歌,或者你就是在创作一首很优美的诗歌。简单来说吧,你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首诗歌。为什么我提到了酒呢?因为诗歌必须真诚,酒可以让我们真诚。为什么我提到了轻音乐呢?因为诗歌必须引人向善,而轻音乐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时时感受着自己的内心。为什么我重点提到了你的美丽呢?因为诗歌必须是美丽的。当然这种美丽不限于美丽本身,比如对灾难苦难的反思,比如对丑恶和丑陋的描写和鞭挞,都可以激发我们内心中对美丽和美好的向往。”

    另一个是我经常接受邀请,参加深圳的一些下半身诗人和垃圾派诗人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很简单,一个很简陋的大排档,或者小餐馆。与会的诗人们先是喝酒吃肉扯谈,酒兴正酣的时候,大家开始朗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或者以前的诗歌。这些诗歌大部分都很粗糙,但是却是诗人最真实的生活,最真实的自我的呈现。把诗人关于诗歌的两种艺术行为都融合起来了,有文字,有行为。我认为,这些诗人的行为和诗歌,无一例外,都是最精彩的诗歌。



观云忘我:

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一下。

其一:诗人的行为等于不等于诗呢?

其二:行为艺术,是行为即是艺术,还是行为的艺术化,因而称之为行为艺术?

其三:如果没有艺术化,行为等于不等于艺术呢?



红叶风清:
可惜行为艺术本身不是诗,诗最终离不开文字的复活,是文字与生命交织的“行为艺术”(是文字的“行为艺术”,生命终结,诗追求即终结)。反过来看,海子的自杀若叫“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行为艺术”终止了他的诗生命,毁了天才应该可能抵达的高度,若不是自杀,海子的成就或许不止于此。这一“行为艺术”造成了诗的遗憾。因此,诗的最终成就不是靠这种“自杀”去完成的。死亡,终止了太多的可能性。若诗本身无法用文本展示其生命力,搞再光怪陆离的“行为艺术”也只能造成一时的新闻效应,而与诗歌的艺术效应无关。比如诗人搞脱衣舞,祼奔等,除了给无聊者几则谈资之外,与诗歌又有何干呢?行为艺术再怎么吸引眼救,诗一出手就吓跑观众,诗与行为艺术又有何关系?



与诗为伍:
我们知道行为具有现场感,因此行为其实是一种观众视野。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共同存在,就没有所谓的行为艺术。但行为本身是不是艺术呢?这里还有一个嬗变的过程。此外,纵然在观众的视野里,它是艺术——比如电影、戏剧、舞蹈……但它们不一定是诗。
子在川上曰这篇文章的标题取得很艺术。《诗歌是诗人的行为艺术》作者没有说“诗人的行为艺术是诗”,这就像“我爱你”不等于“你爱我”但却诱导人——好像彼此都相爱一样。诗是诗人的行为艺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诗对于诗人行为艺术的描写或再表现——写实或重构。但,文中所举例证。如海子自杀这件事,又似乎在论证“诗人的行为艺术是诗”了。如果以此类推,画家的自杀是一幅画,书法家的自杀是一帖书法,雕塑家的自杀是一蹲雕像,科学家的自杀即是科学……是不是也能成立呢?很显然这已经不是在讨论诗和艺术及其与生活(言、行)的关系而是陷入诡辩的伪哲学的圈子里了。由此,我们能不能得出自杀者(如人体炸弹)也是人类最杰出的诗和艺术呢?
其实这只是正相可以成立而反相无法成立的命题。即诗和艺术,都可以表现死亡(包括自杀)海子诗作中就有不少关于死亡的主题,但死亡从来都不是艺术。这如同用模特作画,但模特不是画的道理一样。诗和艺术都需要一种转换,那怕咔嚓一下也好。这不是可以互换或颠倒的。
就生活而言可能更接近于诗或艺术的本质,但表象的诗或艺术的文本却是我们首先要值得信赖的。《诗经》中那么多无名氏的诗,我们怎样互证他们的行为和诗的关联呢?或许我们一直在隔靴搔痒地读着我们的诗经……但纵然如此,我们也不应颂扬自杀,并且像某些人那样把这种自杀纵然海子式的自杀——唤为诗歌的精神。
今天我们在纪念海子的时候,不是更多的去研讨海子诗歌的价值和文本意义,而总是去纠缠一个诗人的不正常的死亡,难道他的这一自杀行为超越了他的诗歌的全部价值吗?或者海子的诗歌本没有价值只因这自杀才附加了价值么?既然如此,那不过是一次杰出的自杀,那杰出的诗人何在呢?我们既不要欺骗别人,也不要哄骗自己。海子的自杀确实有许多的原因,但偏偏和诗歌没有关系。充其量只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自杀者——自杀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一些人谈论海子的自杀或自有其用意,但我们如果对死者有那么一点点起码的尊重,就不应当曲解是非以讹传讹,更不能在肯定行为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时却对终结人生行为的自杀式死亡大加颂扬——我一直怀疑这些人,这些年来纪念海子时的言论,是不是为了蛊惑更多纯粹的年青的诗人复制海子式死亡!其嘴脸是丑恶的,用心是不良的。
海子之后,诗人的自杀时有发生,但我们几乎没有听到推崇海子式自杀的评论家们自杀。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自杀是一种行为,但又是扼杀人生行为的行为。这对绝大多数行为艺术家们来说,恐怕也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因为他们清楚一旦自杀成立,所有行为的意义便自行终结,他们对行为艺术的理想也就破灭。

2016.3.10



那些生活在阴影中的人们 ——读贺建飞老师的诗歌《“黑”人》
&子在川上曰

            <>“黑”人

       一个安徽乡下的美女
       因为是超生,家里交不起罚款
       就没有户口,年近三十
       还无人敢娶
       靠假身份证在沿海打“黑”工
       和我乡下的“黑”表弟相遇
       两个看不到希望的人
       成为彼此的光亮和温暖
       坐不了火车,办不了结婚证
       就坐长途大巴
       一起到贵州我表弟家
       办了一台“黑”喜酒
       又一起出去打工了
       不久,传来让人忧心的好消息
       他们在外面又生下了一个“黑”小崽
       想起了他们一家子的“黑”
       我时常心中纠结
       这往后的日子,怎一个“黑”字了得

    在点评这首诗之前,我先说一件事情。最近有很多体制内的作家和诗人对我很是一番劝勉,认为我们每个中国人既然享受了政府改革开放的红利,就得忍受国家各个方面的某些不如意的地方,要做到视而不见,要大肆宣扬正能量,不能老是盯着国家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不放,不能唉声叹气,不能埋怨,不能牢骚 ... ... 他们甚至还说了,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就还是大集体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就还得跟朝鲜一样吃不饱穿不暖,每年都得饿死几十上百万人。现在都能吃饱啦穿暖了,你们不唱赞歌也就算了,还有什么理由这也批评那也批评?

    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表明一下我自己的立场。在封建时代,朝廷设立有御史台,每年全国至少有三千多个御史到全国各地走访民情,把信息汇总到御史台,再由御史台直接向皇帝禀报,督促皇帝做出决议。而每一任皇帝在上任之初,祭祖的时候,就必须在祖庙里发下誓言,不得以任何理由杀害一个御史大夫。所以,历代皇帝都害怕御史们横飞的口水。明朝的那个木匠皇帝为此更是躲在皇宫里,二十年不敢上朝。而作为中国诗歌经典的《诗经》里面的部分作品,也是由当时朝廷派出的采风使下到各个村子,甚至是在田间地头收集而来的。而当时的采风使,就兼有监督民风、民情和官吏的使命。我说这些,并不是把诗歌和政治联系起来,相反,我是反对诗歌被任何政治所利用的。诗歌应当是独立的,纯净的。它的所有赞美和批评,都不应该为政治所左右。它所有赞美的,都应该是真正的真善美。所有批评的,都应该是虚伪,丑陋的东西,而他的批评,不是为了打击报复,而是为了这个世道更加的纯净,美好。更何况,连昏庸、骄奢的慈禧太后,都对《申报》和《镜报》公开批评她挪用海军军费大办生日宴席的事情保持沉默,难道在现今的体制下,却不能容忍一个诗人善意的批评吗?没有批评,我们怎能知道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没有批评,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国度也有很多阳光照不到的阴影?

    扯到这里,我们再读贺建飞老师的这首诗。贺老师写的是口语诗,通俗易懂。这首诗写了他的表弟和表弟媳,两口人都是多年前计划外生育下来的子女。因为家里穷,没有钱补交计生罚款,所以也就没有户口。没有户口就没有身份证,就不能享受学校教育,就不能享受政府补贴,就不能领取结婚证,就不能自己创办实业,就不能住宾馆旅馆,就不能坐火车飞机,就不能去银行开户存汇款。现在,他们用假身份证去城里打工,出行坐昂贵肮脏的长途汽车。可是很快,沿海的企业开始引进身份证读卡器来解读身份证信息,发工资通过银行直接发到各个员工的银行卡上,不发现金了。以后,他们想靠出卖劳动力赚取生活费都没地方了,更何况,他们又生了一个小孩。由于他们没有户口,小孩更加不可能有户口。没有户口,他们曾经的遭遇又将重复在孩子的身上,甚至更严重。以后,他们一家人的日子怎么过呢?

    读到这里,我们也替表弟一家人急了。是呀,不能让几代人都生活在黑暗中,阴影里,每个人都应当生活在阳光下,我们不能随意就剥夺一个人享受阳光的权利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计划外生育的子女就剥夺他们应该享受的生存的最基本权利。这是一个诗人出自于自己良知的呐喊。有了呐喊,才会有人关注这些“黑”人的生活问题,有了关注,这些“黑”人的问题,才会引起政府的关注,他们才会从阴影中走到阳光下。这就是贺老师这首诗的意义所在。

    写到这里,我去百度了一下,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止,我国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的“黑”人,大约有1300多万。这些人由于没有身份证,不能享受学校的教育,不能出去工作,而且他们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补上户口,但是在各地政府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需要补交数额巨大的社会抚养费用。这对于生活贫困的“黑”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没有能力补交社会抚养费,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就只能继续生活在黑暗中,他们就只能越来越贫穷。所以,在这里,我再次感谢贺老师出于诗人良知的诗歌。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