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歌”活动简评-阿政选篇

 
 


    [双击滚屏]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诗观:

  算起来写诗也已六七年了,这不算年轻时候的轻狂简单。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诗?为什么写诗?该怎么写诗?我本人大致经历了汪国真时期,随性时期,自然时期三个阶段。汪国真时期,就不说了,那些年纯粹就是模仿汪国真的风格,但留下来的不多,虽然曾经有人说我很汪国真;后来,大致2013年吧,接受一个作协的朋友建议。脱去表面的韵脚,进入随性写作时期,顾名思义,就是按着我的思绪,信笔由缰,那些所谓的诗作,不过是写简单的生活,然后结尾来几句升华而已,能称得上作品的,真的不多。2015年开始很少写了,思考多了,直到现在。窃以为:诗歌是神圣的,写作是神圣的,而诗歌要表达的,当然也必须是神圣的。这个神圣,我把它称之为神性,努力在追求一种神性写作。这里的“神性”不限于未知,它可以是一种可以明确的感知,比如爱情,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比如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比如我们简单的生活,也是伟大的,正是这种简单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感知幸福,可以快乐地活着。至于那些苦难,其实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风雨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些都是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诗歌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看似简单之中,提炼出人的神性,也就是人性之本;揭示大自然的神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那种无处不在却被我们忽视了的神性。

  2、评苏铁晋级帖《泡沫》等三

  以我惯例,首先赞一个!三首诗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灰色的幽默,灰色中的坚毅。第一首《泡沫》,让我们想起小时候喜欢玩的肥皂泡,"温润,洁白,柔软 /被光穿过的部分,晶莹 /指向天空的蓝",形象的描写,把人带入纯真的童年;第二节则是拓展,一种转换,隐喻我们的人生之旅,“夕阳与月亮擦肩而过”;第三节,又拉回到泡沫,这“荒芜的博大”,这个形容给人一种震惊,像“我们追随的爱情一样/牢不可破”,而诗意的延伸并未终止,我们的理想与愿望,一样如此。牢不可破,秘诀就在,你对泡沫的理解,人生也是一定程度的泡沫,但那光,那蓝,那“荒芜的博大”,历历在目。第四节更是一种延伸,那“奇异的白,没有留下任何碎裂的痕迹“,这本身,就是一种愿望,一种希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吧!

  第二首,《局外人》,俨然就是人生的冷幽默,也许真的是局外人,也许就是你我,“生命的魔局 /在变幻,在扩张。一些脚印 /像悼词,跪在时间的版图上 /一层一层。划开 /渴望救赎 ”。作者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救赎”之中,这个救赎之人,是局外人,也是我们自己。

  第三首,《铁树花开》,则是一种坚毅。铁树开花,是奇观,何尝不是我们追求的意义。我们多么希望人生能和铁树一样,“金色的蕊发出奇异的光 /释放出金属的声响”。但我们必须忍受一切伤痛,用绿色裹紧自己,当我们回首时,弯曲的影子,足以疗治所有的暗疾。这首诗与其说是诗,更像是哲学,不变的哲学,坚毅的哲学。


  3、评如桫晋级帖《时下的曲线》(外两首)

  “窥一斑而知全貌”。先点个赞!诗作借物喻人,以一座山展示人格的魅力。开篇即”开门见山”,而“命运常常掩藏在硬度以下”,具有歧义的效果,是人,是山,是被迫。也是自然。不管“探索的锤子”,如何敲击,自身总是指向“更深的蓝”,这句更加深了诗意的拓展,指向无垠的蓝天,或者无边的大海。“挺立的年轮装着奥秘吗”,没有答案,答案是那无声的“比桫椤更加褐色”的“蕨草根的瘤子”,这是一种隐藏的痛,专属的痛,也是引以为傲的沧桑。最后一节的提升更是点睛之笔,“崇尚静默,不喜欢人类的神经/与其它动物换一换吧/时下,鸟鸣比诗歌要动听”,这是经历过世俗之后的呐喊,静默的呐喊,那鸟鸣才是最动听的音乐,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感觉,也是说,最精彩的其实就在身边。

  诗意深邃而远,也许尚有我读不到的地方,海涵!


  4、评苏铁参赛帖《反转》

  点评:《反转》一首,我是首先仔细阅读的题记,和观云站长一样,我也是没看过《夜孔雀》的。然就这简单的题记,对于理解诗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作者抓住题记所描写的片段展开抒写,以个人的理解、个人的阅历,运用“棉质的白”、“月光”、等一系列意象,特别是“阳光”、“绿”、“鸟翅”、“虫鸣”、 “青翠和忧伤”等,来一次生死的反转,生动表达出对于生命的敬畏,而最后一节的“十万只飞蛾破茧而出”,给人一种震撼,可谓画龙点睛。诗作语言干练,虽与马致远的《天净沙》意境大相径庭,但语境的描绘却有相似之处。
  《幸福的缆绳》,我读了不下十次,才敢动手,而每次阅读都有加深之感。全诗四节十四行,但所包容的内涵却依然是生命,缆绳,很普通的一物,却被作者赋予一种博大的胸怀,而这种胸怀又是幸福的,幸福着“指尖的冷”,幸福着“体内的雪崩”,幸福着“被风雪轻轻踩痛”;而“ 与肉体交换着黎明”也是幸福的牺牲。最后一节的转换更是深化了“缆绳”的梦想,“跌入 呼啸的山庄,和人间烟火 /一起沸腾 ”,其实这不是“缆绳”自己的梦,却是“他”对人间烟火的祝愿。诗作托物寄情的手法,以及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可见一斑。如果说不足,第一句的“指尖丫冷”,虽有诗友点赞,我个人却以为这句太口语化,与整体的语境不是很协调,当然,我也是一家之言而已。

  5、评诗梦仁的参赛帖《母亲》等

  语言朴实,有质感,接地气,是两首诗的共同特点。第一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作者在一个中午,惬意的时光,有画面感,亲切感。但个人觉得这首诗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指尖的阳光”了,似乎更可以说是“正午的阳光”。《母亲》一首,很细腻、感人,结尾处理不错,整体似乎还可以凝练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天荒一隅2016-8-31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