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论坛网刊

 主 编:卢兆玉
 副主编:山城子
     王 芥
 编委:与诗为伍
    沫若使者
    山城子
    蜀道人生
    天荒一隅
    王 芥
    陈 泯
    阿 洛
    立雪白露
    鸣 之
    庄晓明
    覃乙峰
    哑 榴
    卢兆玉
  编辑部
  主 任:哑 榴
  副主任:沫若使者
  本期责编:
     山城子
    哑 榴
    易 湄
 制作:天荒一隅


  发布:2016/11/29 


 

 


山城子诗评(十三篇)

 


一篇诗性浓郁的散文诗作-学习黄小军《 南方是没有岸的》
文/ 山城子

诗性,是指诗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脚本等文学体裁,又能区分快板、唱词、评弹等韵文,而含蓄着诗人情(感)思(想)的语言艺术。
这样的语言艺术,具体说就是诗文本的生动形象或新颖活泼,或诙谐、幽默、厚重、深邃、流畅、流转、灵秀、别致、巧妙等等的比较密集的语言呈现。
这样的呈现,也就是诗性的呈现。散文诗,也是诗中一种,或者说也是诗。
说这篇散文诗“诗性浓郁”,就是说这种“……等等的比较密集的语言呈现”其密度较大。下面是我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这种诗性浓郁呈现的例句与说明,想与诗友们交流一回。

例1)南方其实是没有岸的,只要你一直向前走是没有岸的,有岸你便失败了,哪怕其实你已经踩在了岸上,不过一处天涯而已,一处天涯上断壁而已,一处断壁上曾经飘零的云彩而已。
——这是第二自然节。虽然第一自然节已经有了“南方”“寻找”“踩着”“岸”系列的复沓,以及“风帆”的比喻,但是我感觉这第二节的诗性呈现更浓郁一些。因为不仅有“没有岸”“有岸”“岸上”递进式的接力复沓,还有“一处天涯”与“断壁”“一处断壁”“而已”的递进式接力复沓。这样新颖的递进接力所造成的阅读效果,有一种往复回旋的音乐美,就像东北的秧歌队向前进三步又退两步那样地踩着鼓点往复前进的感觉。

例2)而岸,应该是一架能够飘浮在我的一对双眼皮上的疲惫沧桑,因为疲惫,因为沧桑,我们才能够有一种回归家园的感觉,而我的双眼皮还在远方痛着,而我的岸又在我的双眼皮上痛着。
——这是第三自然节。其诗性浓郁在“岸”前后反复所裹挟着的“双眼皮上”“疲惫沧桑”“因为疲惫”“因为沧桑”“痛着”的复沓或拆词复沓。这样错综在一起的不同复沓,所产生的阅读效果,也一样美轮美奂,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

例3)于是我跋涉着带泥的脚,跋涉着悠长而空荡荡的裤管,而空荡荡的岁月,而空荡荡的梦想,踏着蓬勃的蝴蝶,踏着不知是飘飞的白天还是晚上,不知是斑澜的陆地还是海洋。
——这是第四自然节。其诗性的浓郁,又别致有加。不说“拔涉”的复沓,已经铿锵起来,而接下来的复合叠词“空荡荡的”连续反复,实在令人拍掌跟着击节。却又有“踏”的复沓,递进给“不知”的复沓与排偶,就更其魅力了。

以上,虽然三例,其实我说了1-4节的诗性呈现的具体状态。而下面的5-11节,也毫不逊色,我就不一节一节地说了,已经足以说明含蓄着诗人情思的具体文本,已经是诗性很浓郁的作品了。

如果仅仅说到这里,好像还没说完。因为含蓄着的诗人的情思,究竟是什么呢?这个要是不能从美的掩映中明晰出来,那么语言再美,也还不是诗性的美。毕竟诗性是诗人情思的语言艺术呈现。再含蓄的作品,诗人也还是要艺术地递给你打开他情思钥匙——这钥匙就在落笔那块。请看“说实话我是很想坐到岸上去的,和顾城说说话,和一个珠江边的南方女人谈谈恋爱,然后穿越大半个人生,去捞起一个泡在海水里的自己。”此前,诗人已经提过诗坛上火了的两个有争议的女诗人的名字及顾城,这里又说到顾城,且“和顾城说说话”——且这是“岸上”。这时开头就提到的那“岸”的象征意义不就是诗的国度吗?而说“去捞……自己”,不就是努力向诗的境地迈进嘛!诗人于诗之情,于诗之思,不就都在读者面前合盘托出了吗!
2016/11/24于辽西故乡


【中诗精品原文】
南方是没有岸的
文/ 江西黄小军

   到过南方,大南方,说不清是为了寻找天空还是爱人,或者只是为了寻找一片树叶,总梦想能双手叉腰,踩着南方的岸,踩着岸上深邃的长风,而自已是一架张狂着胸膛的帆。
   南方其实是没有岸的,只要你一直向前走是没有岸的,有岸你便失败了,哪怕其实你已经踩在了岸上,不过一处天涯而已,一处天涯上断壁而已,一处断壁上曾经飘零的云彩而已。
   而岸,应该是一架能够飘浮在我的一对双眼皮上的疲惫沧桑,因为疲惫,因为沧桑,我们才能够有一种回归家园的感觉,而我的双眼皮还在远方痛着,而我的岸又在我的双眼皮上痛着。
   于是我跋涉着带泥的脚,跋涉着悠长而空荡荡的裤管,而空荡荡的岁月,而空荡荡的梦想,踏着蓬勃的蝴蝶,踏着不知是飘飞的白天还是晚上,不知是斑澜的陆地还是海洋。
   但就是没有岸,佛家讲回头是岸,但佛家是不近女色的,不近烟火的,佛家眼里的美色是吃人的大老虎,比武松打的那一头吊睛白额更凶恶,佛家的那颗大脑袋能冒出我们乐于接受的真理吗?
   记得有个诗人叫马丽华的,写过一首长诗描写拉萨河的夜,她说观音娘娘有一个最美丽的动作,便是向世人伸出三根手指,喻指三生,观音虽是佛家,更是仙家,她本身就是美色。
    还有个叫余秀华的,尽管脑瘫了,她说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要是往南穿越,再往南,再再往南,穿过赤道,新西兰的某个海岛上,中国的诗人都知道,那上面有个叫顾城的任性的孩子,我的顾城啊。
    你真的有一双黑夜给你的黑色的眼睛吗,你真的看到有一只维多利亚的雨熊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吗,当你举起斧子的那一刻,你劈掉了你那可爱的童话一样娘娘,你的魂魄是否就真的飞出去了。
    据说人死的时候身体会突然轻些,因为魂魄从身体里飞出去了,而魂魄是有重量的,活人负魂魄之重而行,所以活着都累,所以一生都踉跄着被自已的魂魄打翻,尤其当我的大脚飘在南方的半座脸蛋上的时候。
    但是南方无岸,不能歇脚,也没有凳,所以南海上的观音也只能是打坐在一朵莲花上。观音的前世叫慈航道人,据传是个男身。我的前世是什么呢,不回头我也能知道吗,我的这颗傻傻的大脑袋哟。
    可要是回头有岸的话,那岸我还爬得上去吗,说实话我是很想坐到岸上去的,和顾城说说话,和一个珠江边的南方女人谈谈恋爱,然后穿越大半个人生,去捞起一个泡在海水里的自己。


以哲思为旨的典范散文诗-学习蔡旭近作《沉香林》
文/ 山城子

开头说“站了十年”,笔就活了。
接下来说到“在告诉风华正茂”,就更其人儿似的光彩照人了。
“突然”转折之后,“伤痕累累”“青春”“故意的伤害”等等就很俗世的人事了。
唯其有了以上拟人手法的介入,散文诗,才有了语言方面的艺术呈现。但,这是含蓄哲思的篇章,所以活泼起来之后,诗人适时地进行了必要的说明。没有这样的说明,哲思就含蓄不进来。
含蓄不进来,空有语言的活泼,也不是诗。因为诗的本质属性乃诗人情(感)思(想)与语言艺术呈现的统一。
诚然,这样的说明,你不能按说明文体来理解为诗人是向你介绍关于沉香的常识。不是的。真正的用意在于拿来这些常识,进入一种象征,进入一种暗喻。有了象征与暗喻,其文本就是一种艺术呈现了。所以不能挑剔这些文字直白——而恰恰很含蓄。比如“经受打击”,这含蓄着人生的多少内容啊!比如“人为侵害”,何尝不是一种挫折教育的暗示呢?“许多伤口中已出现黑色的斑点”——不就是梅香原自苦寒来的意思嘛,抑或我就想到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云云。这就是哲思了。
诗人在后部分先是通过描摹赞扬了沉香之香的浓郁、幽婉。其实也是暗喻人的非凡品格的。接下来以“成才”“废材”,在比喻中比较,读者的答案就接受了诗人真情的哲思了!
以上,是我学习这篇散文诗的心得笔记。愿意贴出来,以求交流。

2016/11/25于故乡辽西


【中诗精品原文】
沉香林
文/ 蔡旭

一片沉香林,在山下湖边站了十年。
我看见它们的时候,碗口粗的树干在展示茁壮成长,绿油油的树冠在告诉风华正茂。
一阵清风从枝叶间穿过,带来了夏日中的爽快。
突然,一些画面大煞了风景——
许多树干被砍得伤痕累累,甚至有一些,竟被一刀拦腰夺去了青春。
这一定是故意的伤害。
是的,内行人告知,沉香木就是要经受打击,分泌的树脂在真菌的感染下,才能结香。
没有雷击、风折、虫蛀时,就只能人为侵害了。
顺着指点,我果然看到了许多伤口中已出现黑色的斑点,这就是沉香。
哦,就是它,作为药物可调整平衡人体内气的运行;作为香料,它让人头脑清醒,情绪平缓。人称为百香之首。
我似乎,闻到了一股馥郁、幽婉的香气。
面对这一幕,不免有人叹息:这太残忍了!
我也在心中作着比较:就看你对这些树有怎样的期望了。
如果要它成才,就得经受艰苦甚至残酷的经历。
如果只要绿荫与风光,也就不必经受刀斧之苦。
不过,内行人说,那些不结香的树,也叫沉香木,但只是废材。
——连作为柴火,人们都不想要。
(2016年8月7日)


朴实纯净的农家女形象-学习周香均《种菜的姑娘》
文/ 山城子

作为散文诗,很少有人只单纯地写一个人物的。也许这个人物本身就单纯,单纯得朴实纯净,很值得赞颂或怜惜的。
这篇小作,选自诗人《静美的大山深处》组章。这是其中的一章。由此可知,这位农家女所以这么朴实纯净,与她生活的“大山深处”的环境有关。虽然社会商品化了,所写人物甚至也到城里卖菜了,但她没有被商品社会的弊端所污染,依然纯净如一棵水灵灵的白菜。这就非常地可贵,非常地令人尊敬了。
这样很现实的人物散文诗,具有相当地社会意义。我们可以理理诗人树立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线索:喜欢弯着腰朝向土地---爱着土地---到城市去卖菜笑回到村庄---爱情的籽粒开始饱满---被另一粒种子,打扮成水中的月亮---箩筐一半是白菜,一半是她的痛,也是她的笑---像她当初一脸的春天。
这就是说,她虽然进城卖过菜,虽然遭受过婚姻的不幸,但丝毫没有改变她的原生态的朴实纯净的本色的品格。而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对于当今拜金主义横流,黄赌毒娼猖獗,伪劣假冒依然的商品俗世里,不就是一颗闪光的珠子嘛!但愿她能净化一些人的污秽肮脏的心灵。这,或许就是诗人撰写此篇小作的初衷吧?

2016/11/25于辽西故乡


【中诗散文诗精品】
种菜的姑娘
文/ 周香均

  看,她还是喜欢弯着腰朝向土地,向一粒种子屈服,向一块土地屈服。一年四季带着许多没有生根的日子,向土地屈服。你看她弯着腰,多像一轮弯月。
她深情的双眼爱着土地,包括她的心跳,和她弯腰的瞬间形成正比。
她也喜欢捧起生根的种子,朝着城市的方向远望,她知道有许多人朝着她笑,笑她异想天开。她的箩筐总是满满的走出那片土地,走进与她有关的城市,然后迎着晚霞装着一脸的笑回到村庄。
  她很美,如箩筐里装着的一颗颗白菜,嫩得如水。
  当她再次走近种子,走近土地,爱情的籽粒开始饱满。
  带着感恩,跨过篱笆,她被另一粒种子,打扮成水中的月亮,推迟了种子的播期。
  过了许多年,我看到她的箩筐一半是白菜,一半是她的痛,也是她的笑,她的希望,她扛在一只肩上,不时地发出一阵脆响,像她当初一脸的春天。


写照人生或其它-学习戴永成老师《一棵树的哲学》
文/ 山城子

这是戴永成老师的《生命之树》系列散文诗的第(54)篇。我反复咏读之后,在我的意识深处,留下了三个深刻的词语,就是“活着”、“站立”和“根”。
“活着”,才可以感知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进而奉献这个世界,索取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吧?所以戴老师说这 “才是硬道理”。何等简洁的概括啊!
“站立”,就是要挺直,泰山压顶不弯腰,不为五斗米折腰,也绝不点头哈腰,站成一个刚强、坚强、顽强的耿直的汉子。所以戴老师说这“才是硬骨头”。何等简洁的总结啊!
“根”,有根才能生,有根才能长,有根才能活,才能活得旺,才能站立,才能站得稳,站得牢。所以戴老师说“有根…才活得有声有色”何等简洁的哲学啊!
哲学,是世间最普遍规律的学说。以“普遍”而推——以树喻人,喻人生,喻生命,又何尝不可以喻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呢?这样思索下来,又有哪个不依赖“活着”、“站立”和“根”呢?这就是这篇散文诗很正能量的社会意义吧!

2016-11-26于故乡


【中诗高亮作品】
生命之树(54)一棵树的哲学
文/戴永成

在一棵树的眼里:哲学很简单——
活着,才是硬道理。站立,才是硬骨头。
天生树,地养根。沐一缕春风,就绿。披一片秋霜,就黄。树,用年轮读岁月。
叶绿叶落,是一分为二。叶落归根,是合二而一。

迎风而站,临雨而挡。采撷一片阳光,温暖信仰。收藏一片月光,温馨思念。
引鸟筑巢,就是营造爱的家园。
根,牵挂远方流浪的叶,输血乡情。
落叶簌簌的跫音,飘落归心似箭的乡音。

树,活在自己的根上。
根,在黑暗中攥紧苦难,倾听蚯蚓蠕动大地的声音。
根,在裸露中咀嚼灼热,撑起一片浓浓绿荫的天空。
叶对树说,我是你的眼。根对树说:我是你的魂。

彩虹总在风雨后。憔悴总在美丽后。
坎坷,也是树的路标。
一棵树的哲学,不是印在纸上,而是鲜活在生存中。
有根的哲学,树才活得有声有色。




笔墨飘逸轻快,畅意抒述人生-学习阿鹏《红袖添香》之《叠萝花》
文/ 山城子

最喜欢京剧,喜欢京剧旦角的走场。那走场,舒袖一甩,碎步紧跑,跑跑跑,跑圆了场。那飘逸,那轻快,那畅意,那专业,那迷人,恰好拿来做喻体——做阿鹏作品的喻体,特别是做这篇《蔓萝花》的喻体,做我学习这篇散文诗记录之标题的注解。
我知道,阿鹏这个《红袖添香》系列,不会停在这篇“之九”上。不会的,不会。凭他的执著,凭他的才华,凭他的读者群,都不会的。更何况,宋词给他留下了太多的词牌,太多的美丽,太多的艺术联想。

【叠萝花】这个词牌,也叫【感皇恩】。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借用这个词牌抒述人生,应当是含蓄了感恩的情怀——感恩人生之逢时、逢诗、逢是、逢始。逢国运上升之时,逢网络兴诗之诗,逢选择了诗路之是,逢散文诗大兴之始。这样的人生之逢时、逢诗、逢是、逢始,不必说惬意在心,飘逸在笔,轻快在身,畅意在情,单是心智与心志的付诸于键盘,就足以快慰地行进了。

如何表达这快慰,就一小步、一小步轻快地碎成一个个的“一”了。“一些”“一些”的“一”“一片一丝”的“一”,乃至你从未见过的“一继一续”的“一”。还有“一起一立”的“一”,“一山一境”的“一”,“一水一岸”的“一”。此后的“一”,大约又复沓了五十次之多。
不止“一”,还有“一”的家族们,也不时兴奋地出来配合。“一戏二弄,三耍四笑”呀,“一曲二弯,三细四长”呀, “一盘二算”“三生三世”呀,都别有情趣地跟这旦角跑龙套了。我一边读,一边仿佛听到了那轻快的鼓点声,咚咚咚得很悦耳的了。

这么好听,另一个我也来了。另一个我,问这个我:鼓声里有人生嘛——你不是说他“畅意抒述人生”嘛?
这个我说:当然。开头就隐含了呀!你看“一些阳光,一些雨水……一片一丝植入骨髓……”这里的寓意难道不是逢时的成长吗?且成长得“高而顶天”、“伟而立地”;且“童年,只有胎痕留下”,而“我走向了年轮的深处”呢!
另一个我说:倒是了,倒是了。但,何以就“畅意”了呢?
这个我道:问得好,问得好,你不这样问,谁知道那“畅意”就“畅意”了呢?不畅意,何以就“我的真诚,香香的,一继一续伴我走出了三月的春庭”;不畅意,何以就“我有洞天之眼,憨厚的笑声盘亘在云与雨间”呢;不畅意,何以就感觉到“因我在,心在,情在,爱亦在”了呢?

另一个我终于开窍了,不待这个我继续,就说:是了,是了,我看出来了——正因为他畅意人生,他才有人生的追求。你看他畅意地唱道:“而我,有精气神三宝/ 这一程,眼深眸高/ 这一生,眉长鬓青/ 唯爱他久,因情他长”。这里的“他”者,当是所逢之诗吧!以诗净化心灵,净化自己,亦净化别人(读者),就是诗人的人格之良之善,心地之美之靓了。
这个我看另一个我开了窍,喜出望外,使劲一撞,就将两个我,合成了一个。合成一个就携手同心了。携手同心地共鸣于阿鹏散文诗的艺术美。所以要美,乃“人格之良之善,心地之美之靓”使然,必然。美之,才可以净化自己,才可以净化别人。

说到美,就美不胜收了。不胜收,就择其要而收吧。何谓要者,我的习惯是专找美句而学、而析,而赞,而赏。不妨就排列于下(但不能悉数,那太多了),能让我学到一、二、三、四、五、六就行,而要作为论点,也已足够了。

美1)我的真诚,香香的,一继一续伴我走出了三月的春庭。(摘自第一自然节)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美的亮点。第一个亮点在于形容词性的带后缀的叠字“香香的”的拟物兼通感式的活用。这个活用效果在于把形容词的“真诚”连带活用为名词,且美食或鲜花一样地进入了嗅觉和视觉。第二个亮点,在于“一继一续”这样新的联合式短语的出现,使诗文本的语言立刻新颖起来。其连带的动宾式短语“伴我”的拟人式活用,“真诚”又被人格化了。

美2)蓝天,一朵云回头,一戏二弄,三耍四笑,欢乐怀旧…(摘自第四自然节)
   动宾式短语“回头”起始的拟人活用,带起了戏、弄、耍、笑的连续拟人效果,立时活泼了诗文本的行走。且“一戏二弄,三耍四笑”这样新鲜的排偶,被序列在自然数列中,意外地收到了层层递进的阅读效果。用数字连接被拆开的“戏弄”、“耍笑”双音合成词,这是借鉴拆字格,而形成的在“拆词格”吧?总之,其阅读的美感符合积极修词的原则。如果叫做拆词格,本篇还有许多处。如“一继一续”“一起一立”“一草一木”“一曲二弯”“一实一诚”“三细四长”等等。我们知道,“一草一木”和“一生一世”,还有“一差二错”、“一来二去”原本存于民间口语的,但一直没有归到一起做个修辞格罢了。

美3)一寸度脚印,一寸度心,寸寸心知。(摘自第五自然节)
美在“一寸”及“度”“心”的复沓,配合以“寸寸”的叠字。这样的处理,遂使文本具有了内在的音韵美。

美4) 如果可以,做一朵在空中不需要回家的云多好,日子随情,风随清,明白在心中(摘自第十自然节)
太美的想象所构成的句子,本来就美,偏偏弄出个“不需要回家”立刻就拟人了,就活泼了。后面的“随情”“随清”的谐音复沓,使这样美的句子,又带上了音乐美。

美5)一垛脚步,千朵花黄(摘自自由体部分)
脚步居然可以“垛”起来,想象奇特,又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余地——那是走了多远的路了?而“千朵花黄”的收获,也很令人羡慕呢!含蓄、简练而美。

   美6)有信,执念 / 有诚,合香(摘自自由体部分)
   没法再精炼的复沓排偶句了。“有信”——信者无敌,何况还“执念”了?“有诚”——诚交天下,何况还“合香”呢?字字千钧的精短美句啊!


【中诗散文诗精品】
《红袖添香》词牌名散文诗组章之九:叠萝花
  文/阿鹏
    
日子,一些阳光,一些雨水,且是都是温暖清新,一片一丝植入骨髓,我的真诚,香香的,一继一续伴我走出了三月的春庭。

     在一起一立时,于天与地间,在一山一境中,心清了,心净了,而我境与心,高而顶天。
     在一水一岸上,看过芦花漫天飞雪,看过水烟袅袅扶摇九天,而我身与名,伟而立地。

     只是我从来不会在别人喊一朵花时回眸,因为我的人间,我心有我愿。一个自己的世界,一停一走,我有洞天之眼,憨厚的笑声盘亘在云与雨间。只是那雨,一点一滴落下,四时有疏密,可以感化不了别人,却可以感化我自己。

     蓝天,一朵云回头,一戏二弄,三耍四笑,欢乐怀旧,可我不能横一支芦笛,在牛背上再来一次美丽的转身,高歌一曲悠悠云水谣,重头再来,回到从前。
童年,只有胎痕留下,我走向了年轮的深处。

     梦,有一日、有一年、有百岁长短,一寸度脚印,一寸度心,寸寸心知。
     因我在,心在,情在,爱亦在。
     一场梦的边缘,多年奔来跑去,过往一缕一髻,面世与穿尘,那些事儿,一剪浮云,落下成灰,飞了无影。

     凡是,皆是一平二凡的俗子呀,我心一实一诚,没有想起容留阳光的败笔,让自己所有的脚印成为摆设,抑或被红尘飞灰湮没。
     颜素,眉青,只是我不再是在风中奔跑的少年,献花,或者在风中舞蹈。

     在听月轩看荷的时候,太阳的冷眸穿过了云层,来到了离我最近的地方,秋真的来了,来到了一叶一草一木间,心相生,气象自明。

     我的世界,我懂。我交出的青春之火穿过荒城越雷池熄灭,而太阳已经挂在门口的高枝上,握在手中的木斧留了下来。
     再次举手执杖行走,只是我要用什么丈量自己的两行脚印?

     颜蓝,心慧,想一想自己,想一想别人,谁会去救赎一滴在风中流动的眼泪?如果可以,可我洗不清自己,因为门神一样的影子在我的身后睥睨半生。
     如果可以,做一朵在空中不需要回家的云多好,日子随情,风随清,明白在心中,不会道听途说一场雨的经历,不会再去向谁打探天马行空需要什么翅膀才能穿越辽阔和高远,还有下一次燕语呢喃,还有春暖花开。

     一程人生,这是一条盲道,一曲二弯,三细四长,我明白于心。西风与瘦马并驾齐驱,一追二赶,昨日的夕阳在山外不会回来。
     一段距离,向前,信念的坚守。
     当一场场雨水匍匐于地时,一束经世的阳光归于正途,我已经在十字路口插上了旗帜,还有芬芳的玫瑰,一条道上的追随者,还有崇拜者,还有那个在火中取栗的兄弟,不会失去方向。
     在天堂与地狱的门口,一群人举起了火种在唱大风歌。

     一季连接着一季,串口处,我遇见了花开,遇见了前世的自己,还有许我三生三世的情人,一路相随,笑眸如花,听我说风花雪月,还有天方夜谭的前世和来生,一对屋檐下的燕儿烂醉如泥,她们从此不需要奔波寻找春天的口水、草种和泥土。
     相信我,我不会背对破茧而出的一只蝶说:我更美!
     相信我,我不会站在风口对含着朝露的一朵花说:我更美!

     在稻香深处,我一次次温习蛙鼓的交响,还有鲤戏荷叶,还有蜻蜓儿点水……着意于一切,一切的作意,一道彩虹化桥,雨霏霏,心飞飞。

     于是有爱,我已经说出口
     满满的,感天动地
     一路花情,洁白缤纷

     缘与随,那么清洁
     面与对,一生与一世
     情之中,心一处
     即便风高,即便水远

     我知道——
     天,有日月星三明
     阳光执事,风雨同酬
     一茬日子,岁月从长
     星出相,月有心
     一半弯了,两半才能圆了

     地,有水土木三清
     四时逢缘,痴情留半
     一盘二算,日子水性
     班门弄斧,岁月扬花
     一垛脚步,千朵花黄

     而我,有精气神三宝
     这一程,眼深眸高
     这一生,眉长鬓青
     唯爱他久,因情他长

     醉卧红尘,并且而且
     有信,执念
     有诚,合香
     一开一化,自在当然




以诗鉴诗【28】龙歌的《谷堆》

【先锋精品】
谷堆
文/龙歌

晚霞在山时,乡人们
往太阳的方向,又追了一些距离
然后收拾停当,走向炊烟
晒谷场,新麻雀三三两两,跳跃地占据
谷就隆起,以非常古老的方式
2016.10.12

丰收的喜悦
文/ 山城子

三三两两跳跃的小麻雀
含蓄着农家丰收的喜悦

不说天黑前还干一会儿
说追了一些距离很别致

说古老的方式就是暗示
诗人写的本来是眼前事

诗人就是要抒人民之情
要高雅艺术回归到大众

2016-10-31于沈



以诗鉴诗【29】空也静《苹果熟了》


【选自大诗界】
苹果熟了
& 空也静

乡下人有使不完的力气
一辈子在土里摸爬滚打
这遍地的果树都是他们的孩子
比命还金贵
当然一年的等待由绿变红
忍不住的笑
便压弯了十月的枝头
吃饱喝足的乡下人
把一堆一堆的幸福
装箱打包
发往天涯海角


客观而现实的果农风貌
文/ 山城子

十一行的小诗是一张请柬
请我到正在“装箱打包”的果农的果园
那“一堆一堆的”苹果
诗人直接贴上了“幸福”标签

我很相信,因为我也曾目睹
那些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红光满面的笑脸
大声地吆喝与幽默彼伏此起
底气来自,近年来越来越亮的尚方宝剑

2016/11/4
于故乡


以诗鉴诗【30】黎周谷穗《转身之后》

【中诗精品-榜眼卷】
转身之后
文/黎周谷穗

泥人还是泥人
不说话不流泪不吃尘烟
多好,犹如女娲时代

重捏自己
时而为鱼时而为鸟
水里或天空
都是赤裸的自己

由于一个人
我自由得想要飞


重塑青春
文/ 山城子

为哪样,你要说一句“多好”
读完,我就惬意你青春的重新塑造
“要飞”的感觉,几欲振翅
仿佛你要把蓝天白云拥抱

“还是”的说法是铺路搭桥
“重捏”则是依纹就势上道
“时而”的复沓带来了任性的自由
旨含蓄艺灵动,融合得巧妙

2016/11/7
于故乡


以诗鉴诗【31】月若初见《如果,不能站成一树枫红》

【中诗精品-榜眼卷】
如果,不能站成一树枫红
文/月若初见

深秋。如果
不能站成一树枫红
燃烧在你的目光

就让我
站成一株,低矮的桂香
匍匐你必经的路旁

让细碎的花朵,漫过足沿
素白的清芬,去香暖
秋风里,你的,每一寸脚步


季节的山盟海誓
文/ 山城子

因为是个可以收获的季节
山盟海誓,你选择了秋天
红枫,象征爱意燃烧的心
桂香,是给与幸福的陪伴

那“匍匐”,又有谁能不感动
那“素白”,多么纯净的缘分
借半句“必经的路旁”
她也会想起席慕蓉的痴吟

而“每一寸”的承诺
已把一生的情感全都融进
这样的情诗写得简洁漂亮
你那个她一看如何不倾心

2016/11/9
于故乡辽西


以诗鉴诗【32】黄小军《我的光荣岁月》

【榜眼卷】
我的光荣岁月 
文/黄小军

某日醒来
面向窗外
仰天打了个哈哈
喷出了漫天漫天的蝴蝶
漫天漫天的蝴蝶有豁了一颗大牙的吗
而我正用豁了一颗大牙的嘴
叼着岁月

小河哗啦啦流淌
文/ 山城子

我欣喜这七行的小诗
竟像一条出山的小河哗啦啦流淌
我问,你在歌唱什么奥妙
回说,看看我豁了的牙你就知道

我说,我更喜欢“漫天”叠起来的复沓
还有反复的“豁了一颗大牙”
是它们造就了波浪的柔曼流畅流转
音乐性的美感才在我的心中开花

2016/11/9
于故乡辽西


以诗鉴诗【33】东方风《望黄河淌过壶口 》


【中诗精品-探花卷】
望黄河淌过壶口
文/东方风

壶口,像一个历史的沟坎
洪流一浪推涌着一浪
跌下去,爬起来
揉一揉累累伤痕的身子
继续向前

他们爬过坎哈哈大笑而去
那身影
洒脱而坚定
像人生的一个瞬间
又像一个民族的瞬间


壶口,被“沟坎”提起来
文/ 山城子

就是被一个比喻提起来
接着比喻下去,或想象下去
我想到了《黄河大合唱》被艺术了的那些人和事
“哈哈大笑”何等乐观地前赴后继呀
这“一浪推涌着一浪”的“洪流”
只有中国革命才可以当它贴切的本体
至于个人嘛,则——可以或许
“瞬间”,是暗与这个民族的古老相比

2016/11/11于故乡辽西


以诗鉴诗【34】立雪《洗碗工 》

【中诗精品-探花卷】
洗碗工
& 立雪

真的老了,要不然这些碗 
绝不会 
在手中如此慢下来

给碗洗澡的女人就觉得这些碗 
不听话了 
一个个比以前沉了

更沉的还有女人内里的一份担心
担心是白色的 
已经在女人染黑过的发根 
明显起来


诗人的良知
文/ 山城子

这个被搬上文本的女人
她属于劳动者群体,位于最底部
头发白了
动作缓了
本应享受晚年了
却依然体力在洗碗池边
为什么,为什么
当你思考的时候
诗人就分出一份良知
递到了你的心里

2016/11/13
于故乡辽西



以诗鉴诗【35】星空下的蟾《 邂逅》

【中诗精品-探花卷】

邂逅
文/星空下的蟾

坐车上班。总会在下一站
遇见一个女孩

每天,女孩发饰衣裙各不相同
像一只蝶,翩然的幻化

三年了,我习惯于邂逅
这只翩然幻化的蝶

不经意间
女孩手上多了一枚戒指

我知道
一只蝶邂逅了另一只蝶


上班族平实惬意的生活
文/ 山城子

喜欢这样平实真实的惬意之作
角度却选择了公交车
那是可以默默留心观察的地界
发饰衣裙一天一变样式和颜色

语言质朴,手法白描,蝶三喻
侧面写出了上班族的欣慰生活
很像一幅城镇风俗画
这般清新的现实主义不可多得

2016/11/14于辽西北镇



说什么好呢——寄新蓝月四届诗舞“蓝色诗雨”
文/ 哑榴

1

哈哈哈。黑漆漆的真空,投放了两个灵犀:
蓝雨新村,蓝色新城,像不像两个星球,诞生了。
唯一的,虚幻飘渺的,却是真实的,像建设者的脸,可以触摸。

诗歌,难道不是海市蜃楼?
真实的人间,在人间。诗歌只是人间的反光,反射在文字组建的空间。
只是一对一的映射。我们用文字建立的海市蜃楼,并非空穴来风,
它是用我们内心的珍珠和彩虹建立起来。这些材料的确珍贵。

舞会,也是如此。感情不能矫揉造作。
我们在舞会上创作的诗歌,没有违背自己的内心。
而是找到了,我们内心里那些从未被开垦的蛮荒,那里有真实的感情的累积,宝藏。

2

新蓝月,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
唯有开垦。
什么人来开垦?爱着。
怎么开垦?
一群疯子。只有疯子才会来到蛮荒之地。

疯子才会与疯子接舞。自由,快乐,很过瘾。
可以随便爱上。在海市蜃楼里聚居。
人们总是喜欢虚无缥缈的美景。诗人们也不例外。
精神?精神是什么?它没有一个具体的形象。

这些美好的东西,愉悦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找到失去的精神,获得新生。
回到现实,发现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可以复制在大地。

构图?构筑精神世界的美图。
诗歌,构建我们的灵魂。
美图是虚幻的?——你不能总说诗歌是海市蜃楼。
疯子们在这里,涂抹烟雨,构建江山。

3

这是“中国好诗歌”第二站。
我们还要开垦更多的未知。
去哪里?
在更多的星球刻上我们的名字。

让我们的名字刻在一起,
这就是丰碑。

哑哑,哈哈哈。我要带头冲杀!
向黑漆漆的宇宙深处,冲杀!
我还想有这样的优待——你们,
跟着我一声彩喝,冲向未知,未知的星球!

那一天,宇宙大爆炸,因为我们一次不可预知的冲杀!
我们和更多的星球在一起,汇聚,挥举诗歌的大砍刀。
冲杀!向前冲!
跟进我!
一次次小爆炸。不算什么。
大爆炸!哈哈,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冲进爆炸的中心?!

那是,新诗诞生的,奇观。


2016,10,31.哑哑。



女知青,一段被选择性遗忘了的历史
            ——读宾歌老师的诗歌《女知青》
                文/深圳,子在川上曰

  <>女知青
    文/宾歌

  1976年农历小年的那天
  生产队杀了一头小猪
  地点就在女知青的住房边
  也就是猪栏隔壁
  每户抓阉分一块猪肉
  猪头给了队长
  人们散去的时候
  女知青在一堆猪屎里
  捡到一截肠子

  她是大城市来的
  她没攒够分肉的工分
  她把这截肠子在柴火上烤熟
  她又记起了香肠的味道
  那是她在知青点过的最后一个小年
  后来,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
  她的红纱巾还挂在猪栏边

  我不熟悉宾歌,也没有读过他的其他诗歌。这首诗是我哥们陈润生发在微信群里才看到的。我之所以品读这首诗,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这首诗浅显,但是不容易懂,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也想象不明白女知青这种事情。二、女知青作为某个特别时期的政治运动的牺牲品,是不应该被选择性忘记的。三、中国人从上到下喜欢盲从,喜欢搞运动,却很少人反对,提出不同意见,而极个别反对的人也往往都被打倒成了牺牲品。四、我们对于喜剧,是乐于传播宣扬的。而对于悲剧,总是选择性遗忘,或者干脆直接过敏。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
  好了,先说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背景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个概念是毛伟人1956年提出来的,主要是学生们自愿报名,组成垦荒队,去农村或者边疆垦荒,支援祖国的经济建设。当时参加的人数也较少。1966年,轰轰烈烈的红卫兵造反运动,也就是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到了1968年,红卫兵们的造反运动愈演愈烈,已经不受党中央控制了。国民经济全面衰退,每天不上课,无事可做专门造反的学生们已经高达一千多万人。12月份,毛伟人提出了知识青年必须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主张。于是,上山下乡立马成为了一项政治运动。谁不下乡,谁就是对党和政府不忠诚。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上山下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在乡下呆不习惯的话,就赶快回来呗。其实,很多当年下乡的知青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在那个特殊时期,与知青同时下乡的还有知青的户口。知青下乡,户口也随之一起迁到了乡下。户口迁出了,如果原单位不开证明函,又找不到接收单位,是迁不回来的。在当时,每家每户的口粮,也是严格按照户口领取的,而且领粮食的时候必须带着户口簿。另外,当年我国对于人口的流动也是严格控制的。稍远一点距离的走村访友,都必须到大队部或者工作单位开具证明并且盖上公章,否则你不仅吃不到饭,买不到车票,住不到旅店,更会被当做盲流抓起来强制劳动,一年或者数年后,再遣送回原籍。二千万男女知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下放到了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劳动教育。一个地方,如果下放的知青数量很多,就会设置知青点来安置。如果数量少,则会直接安排在农民家里居住。我家里当年就住进了一个来自于长沙的知青。
  当时的农村,生产率低下,没有化肥和农药,肥料全部靠人畜粪便以及草木灰等农家肥,杀虫则要靠人工捕杀,所以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产量很低。而收获上来的粮食,大部分又被国家征收了,只留下少部分作为口粮按照劳动力的大小,或者职务的高低分配下来。相较之下,知青的劳动力是最低的,连农村的女人和半大小屁孩都比不上,所以分配到的口粮就更少了,可以说是食不果腹。另外,在农村,是靠体力挣工分吃饭的。谁的力气大,谁敢杀敢打,谁的级别高,这样的人挣的工分就多,年底分配的口粮就多。所以,当时的知青受到欺凌是经常的事情,而女知青就更不能幸免了。诗中所写的1976年,我那年四岁。听父母说,那几年我家五口人,每年分配下来的稻谷总共400斤,折合成大米才300斤,猪油2斤,菜籽油2斤,知青们应当更少。人性决定了一个人只要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很多弱点就会彻底暴露出来了。很多的男知青,为了能够吃饱饭,经常偷鸡摸狗。一部分女知青为了多吃一口饭,就下嫁给了当地的村民。特别是1978年以后,女知青为了能够让那些刁难的大队干部打一纸证明,盖上公章,使自己能够安全脱离农村,回到城里,更是投其所好,无所不用其极。
  宾歌老师这首诗中杀猪的情景,我是很熟悉的。当时农村每年杀年猪过年,全生产队的社员们都围在了一起,我们这些小孩子因为有肉吃了,更是蹦跳着,大呼小叫着。生产队会计则忙着按照社员们一年工分的多少以及宰杀的猪肉多少,计算出每家每户可分配的猪肉的数量,再抓阄决定猪肉的部位。至于宾歌老师诗中的女知青,确实是没有分配猪肉的资格的。
  读宾歌老师的这首诗,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女知青的住房在猪栏隔壁,苍蝇蚊虫蛇最多的地方。这说明了女知青在那里境遇很差,不受人待见,被人歧视欺凌应当是常事。第二、猪头给了生产队长,这说明了在她劳动的村子,是个讲特权的地方,队长就是那个小团体的王。第三、女知青在猪屎里面捡到了一截猪大肠,用火烧熟了吃了,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凄凉的小年。这说明了她实在是饥饿难耐。特别是她想起了她以前在大城市里过年的香肠味道的对比,更是让她悲哀和悲凉。第四、她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只有悬挂在猪栏上的她的红丝巾。红丝巾代表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遗落,表示了她的绝望。那么她到底去了哪里?是自杀了?还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向了大山深处,被猛兽吃掉了?或者是献身于队长,换来了一份盖了公章的户口迁出的证明,回到了大城市里的父母身边?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她来说,都是毁灭和悲哀。
  宾歌老师的这首诗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缩写和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大家都为金钱和房子、美色所疯狂的年代,在这个上山下乡运动被政府和国民选择性遗忘的年代,在“女知青”这三个字被很多媒体网络论坛过敏的情况下,更是显得难能可贵。这样的诗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诗,值得我们静下来来品读、回味,反思和反省。
  写到这里,再说一些题外话吧:
  第一、当年住在我家里的知青,由于受到了我父母的照顾,最后安全回到了长沙。没多久就在亲友的多方活动下,成为了一位公安干警。这在当时,是很牛皮的事情。所以,后来我大哥去长沙读大学,每个星期天,他都去接我大哥到他家里吃饭,他说,如果没有我父母的照顾,在农村的那几年的日子,简直不可想象。
  第二、当年两千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从当时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一下子打落到了社会最底层,没有尊严,没有自由,天天为了能够活下去而劳作着。这对他们的人生观改变很大,特别是最后疯狂的返城潮。这部分人中的很多人都变得为了利益,而不顾一切了。最近习老大反腐,反下来的贪官中的大部分人都有这部分的经历。现在层出不穷的老人诬陷上前救助的好心人的事件,这些老人中很多也有先当红卫兵造反,再下放到农村改造的经历。当然,还有更多的知青,他们没有变坏,还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这部分人和他们的子女,还苦苦支撑着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让这个社会还不至于崩溃。
  第三,两千多万知青的上山下乡,把他们的学习的最好年龄,大好青春都白白耗在了农村,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耗在了为了每天能够多吃一口饭而勾心斗角上。他们在接受艰辛的体力劳动的同时,也学会了逢迎和屈从于强势和强权者。这导致了我国知识层面的断裂。虽然这部分人中,后来有很多人又继续学业,当上了专家学者,作为公知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频频露面,发表文章和演讲。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作为专家和学者的独立人格。他们没有了自己的系统知识,没有了自己的独立观点。他们的知识和观点都是为领导服务的。领导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他们就炮制出什么样的知识。领导需要什么样的结论,他们就提出什么样的观点来配合。各位可以百度一下,看看最近几十年来,我们的那些专家学者们都提出了一些什么奇怪的观点,得出了一些什么样的荒诞可笑的结论就会明白。

天荒一隅回帖:
那个时代,什么事情都会发生。红纱巾,迎风时自然会飘起来。女知青,远在他乡,你的苦我见到过。同龄人的呼唤,你应听见,我们不要猪头,不要猪的肠子,只希望你在这个或那个世界都好。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