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6|回复: 2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30】赏读和平岛先生的《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3 07: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习百年新诗展播-30赏读和平岛先生的《雾》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美的建构,美的心灵——赏读和平岛先生的《雾》



和平岛先生的《雾》,以双语发在《北美枫》创刊号第16页上。诗人惜“格”如金,仅在三处用了积极的修辞,但全诗却显得格外美丽。我们不妨先读一遍原诗:


母牛很远。海岛/ 像刚刚从稀薄的奶水中/ 提炼出来的酪//

起先,我看到教堂的铜钟/ 慢慢减速。一只警觉的白猫/ 伸出渐渐锋利的爪,一弯腰/ 就窜过墓碑后的草皮,稳稳地/ 停落在一块新鲜的奶酪上//

然后,我听到唱诗班传来的歌/ 清晰的钢琴、刀、叉、筷子/ 稀饭、牛奶和烤面包片/还有锯木、引擎和潮水/ 混杂着,像异域的胶状块体/ 难以融合。耸耸肩。又归于沉寂//

而母牛,在很远的低凹处/ 吃草,受孕,肿胀的奶水/ 远离钟声和祈祷//

海岛湿漉漉的/ 像抱在晨光怀里/ 刚刚受洗的婴儿


格外美丽,之一是建构美。其具体表现是首尾对称,中间有序。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轴中国画,上轴与下轴一样沉实、质感,上下相对稳重而平衡。中间的三节诗,排下来如工笔,如写意,如留白,依次是诗人在海岛的所见、所闻、所想,序列得极有层次感,清晰而明白。

格外美丽,之二是描绘美。看第2节闯进视野的那只猫,一个极近的镜头,可以看清缓缓伸出的猫爪子,而那弓身一跳的动作整个地划过了镜头,真切而生动。第3节听到的近10种声音,就等于把读者带进了现场,杂沓纷至,敲响了我们的耳鼓。第4节的“肿胀的奶水”,则如一个特写,突然推到我们的眼前。这样的描绘,让我想起齐白石先生的写意画,总在一处凸显出一只工笔蜻蜓或者蝈蝈来,栩栩如生。

格外美丽,之三是用喻美。作者“惜格如金”,用格亦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全诗三处用修辞格(有多用者可超过行数,而此诗仅是行数的3/20),都是明喻。第1节以“稀薄的奶水中/ 提炼出来的酪”喻雾中的海岛,以真切喻朦胧,不仅让人感到新鲜、干净,且有是远远望去的效果。第3节以“异域的胶状块体/ 难以融合”喻混杂着(不协调的声音),是以具体喻抽象,让人想及那种缺憾的感觉,如亲身经历了一般。第5节以“抱在晨光怀里/ 刚刚受洗的婴儿”喻湿漉漉的海岛,是以人喻物,产生了鲜明而活泼的美感。

格外美丽,之四是心灵美。这要从诗中有关意象来欣赏。如果那只白猫是不劳而获者的一个活动符号,那末母牛就是辛勤劳动而默默奉献者的象征了。诗的开头诗人就以“母牛很远。”的短句“?”一样地吊在那里了。读到最后才知道那是诗人的关注呀!把关注点先摆出来,让读者也惦记着这回事,所见所闻之后来说明白,来让读者与他一起关注。“很远的低凹处”,是底层的劳动者了。“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鲁迅语)”,一代代(受孕)生存下来,“远离钟声和祈祷”,谁关心他们了?谁给他们福祉了呢?关注之情,隐隐不平之情已经溢于言表了。我知道,关注下层,讴歌劳动,是诗人的良知使然。人的良知,是心灵美最本质的内涵。

谢谢和平岛先生,让我得到这样一次美的享受和教育。

2006-6-8




发表于 2020-8-3 11: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欣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